當前國內屠宰行業呈現出參與者眾多、行業集中度和毛利較低的局面,更高的毛白差價和產業上下游協作是屠宰行業破局最優解。短期來看,隨著豬價消費回暖,屠企虧損能有所改善,長期來看,快速切入食品加工領域成為行業的主流思路。
格局:參與者眾多
毛利極低
相較于養殖、疫苗和飼料等上游行業,屠宰加工企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,個體屠宰和小作坊數量占比較大。根據興業證券研報,規?;涝讏雠c中小型屠宰場僅占屠宰產能45%,自屠自食與私屠濫宰占比高達55%。
在A股市場中,屠宰企業眾多,其中雙匯發展(000895.SZ)屠宰收入位列第一,2021年已達到390.73億元。分業務來看,A股屠宰企業大致可分為“屠宰+肉食加工”的下游延伸模式和“屠宰+養殖”一體化經營模式。分業務布局來看,雙匯發展、龍大美食(002726.SZ)、新希望(000876.SZ)、牧原股份(002714.SZ)、上海梅林(600073.SH)和順鑫農業(000860.SZ)在全國均有布局,天邦食品(002124.SZ)、華統股份(002840.SZ)和新五豐(600975.SH)多為區域性銷售。
(來源:各公司年報、財聯社記者整理)
我國生豬屠宰整體市場集中度極低,較低的產能和開工率導致國內大型企業整體市占率占比不高。根據農業農村部出欄量測算,2021年行業龍頭雙匯發展屠宰量僅占比不到2%,規模以上占比不到4成。
不過隨著相關規范政策要求持續提高和推進,市場集中度有望提升。多位業內人士表示,尤其是龍頭養殖企業加入屠宰業務,屠宰行業規?;皇菚r間問題。根據定點生豬企業屠宰量變化可知,定點生豬企業屠宰量占總屠宰量比重攀升,2009-2020年占比在30%-35%之間的波動,提升至2021年的44%。
此外,觀察A股市場屠宰企業發現屠宰行業毛利極低,多數企業僅在1%-5%之間。其中上海梅林毛利達到13.1%,相關人員向財聯社記者表示,公司年報中未將生豬屠宰和深加工區分,因此毛利中包含深加工利潤。
轉型:向肉制品深加工發展
在當前行業競爭中,屠宰行業獲利需要依賴更高的毛白差價或高附加值產品,這背后需要建立屠宰和養殖產業鏈上下游協作和深加工能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雙匯發展已經與大型養殖集團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(002157.SZ)開展生豬點對點合作,牧原股份向財聯社記者表示:“公司與雙匯一直保持著友好合作的關系,目前相關合作在正常進行中?!?/span>
向上游養殖發展存在技術壁壘和土地、環保等因素制約,向下游肉食品加工發展成為屠宰企業的主流思路。根據雙匯發展年報,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不在于屠宰板塊,而在于肉制品加工。
我國的肉制品市場發展潛力巨大,目前中國肉制品的產量不到全部肉類生產總量的10%,而國外發達國家這一比例一般為40%-60%。在《2022年上半年肉類行業發展情況》發布會上,中國肉類協會發言人表示,現階段肉類精深加工發展勢頭強勁。
某屠宰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:“傳統的大型屠宰企業已經在轉型了,例如得利斯(002330.SZ),龍大美食、華統股份等,都在做預制菜和深加工了。生豬屬于原料端,現在集中度高有定價權,消費端白條產品同質化嚴重,毛利極低?,F在屠宰企業要么有大的養殖集團做背書,要么做高毛利的產品,不然生存很難。以雙匯發展為例,他們已經脫離白條這個層面的競爭了,白條對于公司來說就是原料,屠宰就是一個車間,更不用說還有海外貿易做補充?!?/span>
江蘇林梵可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龍表示:“現在整個行情下屠宰是不好賺錢,但有肉制品深加工的企業好過很多,像雙匯、金鑼這些虧損基本是不存在的?!?/span>
長期來看,現在多數屠宰企業產能利用率偏低,中小屠宰廠倒閉、產業轉型升級無法避免。河南某資深人士認為,現在有肉制品深加工的屠宰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,未來唯一出路就是快速切入食品加工領域。
短期來看,豬肉消費出現邊際回暖,屠宰企業能夠“喘口氣”。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高陽表示,消費是當前影響豬價的關鍵變數,按照以往需求表現來看,11月、12月份是傳統的消費旺季,以屠宰量作為一個需求指標,消費量較前期將提升20%-30%,這說明冬季腌臘需求會對豬價形成強有力支撐。所以年底豬價大概率將出現上漲,將會使屠企虧損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,適度減輕企業生存的壓力。